《从“形象种子”开始--》——浅谈对舞剧创作过程的认识

何谓“形象种子”
“形象种子”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论著,原是一个关于表演艺术的术语,如“角色的形象种子”、“性格的种子”等。后来“种子”的术语也被引用到了导演工作中,著名的俄罗斯戏剧导演丹钦科称之为“演出的种子”。他认为:“规定得正确的‘种子’,首先能促成完整的‘视象’,帮助演出在各部分的和谐和统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,并使演出服从作者的思想。”在他看来,“形象种子”主要是指剧作的思想,既演出的重大主题和戏的“气氛”;并强调,演出的“一切任务,一切适应,一切舞台色彩都是从“形象种子”这个基本主题产生出来的,就像从树根生长出枝、叶、花、果一样——。”[i]同时,我国著名的戏剧导演徐晓钟经过一生的认真实践,也形成了对“形象种子”精辟的见解与运用。他认为:“形象的种子(或者叫做演出的概括形象,综合形象或总体形象)是一个演出的形象化的思想立意,它是概括思想立意的象征性形象,是生发整个演出的各种具体形象的种子。” 并强调,“要诗意的虚,要是象征性的形象,”即“形象的种子”既要具体但又不能十分具体;既具备明确性但又留有很大的思索余地,它主要发挥暗示与诱发的作用,来统一全剧组对演出的感受、热情、形象和基调。[ii]

综观近期的中国舞剧的创作,不难发现创作者们在对舞剧结构的重视,对舞剧的戏剧处理以及舞台的视觉追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突破,如《闪闪红星》、《妈勒访天边》、《大梦敦煌》等。但我觉得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上,仍未有真正的突破。我们渴望在舞台上创造出生动、鲜明、强烈,富有生命力的“人”,使舞蹈形象具有人的气息,真正体现人真实的内心,是一个活生生的舞蹈艺术的产物!所以在此,我将借用话剧中角色的“形象种子”的观点,谈谈它对舞剧创作的作用。


 

歆舞界2012版权所有|歆舞界YOUTUBE频道|歆舞界博客|歆舞界豆瓣主办方|歆舞界微博|歆舞界优酷|京ICP备12016804号